五十肩-針刀療法

by 張家誠 中醫師
20 觀看

五十肩是一種常見的肩部疾病,其學術病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of shoulder joint),通常發生在40~60歲間,故稱之。其病發原因很多,但主要都與肩部的勞損及慢性炎症有關。本篇文作為針刀治療五十肩的臨床分享,詳細醫學文章之後再分享大家。(延伸閱讀《退化性膝關節炎》

臨床症狀

五十肩的症狀包括肩部疼痛、僵硬和運動受限。患者可能會感到肩部疼痛,尤其是在夜間或靜止時。他們也可能會發現肩關節變得僵硬,導致活動受限。臨床上我們必須要與肩部周遭相關肌腱炎做鑑別,最直接明瞭的方式即為區分患者肩部活動及疼痛是主動不能還是主被動皆不能。

五十肩的患者無論是自己抬舉手臂,或是由他人被動抬舉皆會疼痛及活動角度受限。與另一個常見的抬舉疼痛疾病「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只有主動抬舉不能為最明顯差異。


醫案分享

患者為41歲男性,肩部無明顯扭挫病史,於半年前開始漸覺右側肩部疼痛且角度漸為受限,但並無積極求診治療。後因新冠確診前來桃園中壢杏恩中醫求診,在治療新冠感染時,向醫師表示右肩不適,經醫師診察後判斷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在與病患討論處置方式時,病患表示希望能盡快改善病況,於是便擬定了使用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

有別於一般針灸所使用的「毫針」,針刀前端為刀口面(0.4-0.6mm),除了一般針灸能辦到的針刺效果外,更多了「剷剝」的作用,因此特別適合用來治療結構性沾黏的問題。本案的五十肩即為肩關節周遭出現病理性的沾黏,適合使用針刀來剝離病理沾黏。

治療計畫

每週進行一次針刀治療,在針刀治療前會有熱療及醫師執行徒手關節鬆動。針刀治療後會進行更大幅度的關節活動,及使用一般針灸做大範圍的疼痛控制。術後衛教病患每日應執行的運動,並於下次回診時評估成效,並調整該次的針刀進針位。

該案患者於112/02/21開始第一次針刀治療,治療前上臂平舉90度、前舉120度、後伸至腰椎第四節,經5次針刀療法,活動角度大幅改善, 平舉可達160度、前舉近乎180度、後伸可至胸椎第十節。

針刀治療五十肩
患者回饋

結語

中醫在治療五十肩除了一般針灸外,針刀對於解除沾黏效果極佳。然而五十肩的問題其實可以細分疼痛期、沾黏期及緩解期,不同階段治療手段會有側重的不同,建議患者要尋求專業的醫療人員評估治療。後續筆者會再針對該主題撰寫詳細的醫療文章。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