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酸痛 臨床分享

by 張家誠 中醫師
34 觀看

志走針傷的醫師,一定會碰到很多肩頸痠痛的疾患,我在臨床鑑別時,首要先檢查頸胸椎是否有異常,若有不正常的偏移,傷科手法基本上就會介入治療。但今天不談這塊,而是要分享單純肌筋膜的問題。

肩頸酸痛分型

在新竹和杏開始看診後,常碰到與中壢不同類型的肩頸緊繃,真切了體會到不同地區的病種差異。

在中壢,單純肩頸痠疼者,體態上多為粗壯,肩頸觸診為厚、實、硬,我會稱其為勞動型緊繃;
而在新竹卻有很大的比例,患者體態瘦弱,肩頸觸診為緊、弦、細,我則會稱其為抑鬱型緊繃。

治療策略

勞動型緊繃者,痛點不只是在肩頸,也常伴隨腰背及特定的肌群的不適。
在治療這類型患者時,除了肩頸局部穴位外,我會試者找出激痛點(Trigger point)並解除之。

抑鬱型緊繃者,患者不一定有明確的痛點,但常會有頭痛的症狀,且在頭皮觸診可見明顯張力。
我在處理這類型患者時,會在頭皮尋找痛點,並結合山元式頭針法治療。

衛教

這兩種類型的患者,我都會建議晚上能泡個熱水澡,勞動型要的是藉由熱水來放鬆肌肉,而抑鬱型則是要放鬆情緒。

勞動型患者會建議要有明確的休息放鬆時間,對於氣血實者拔罐治療也能有效緩解症狀,而抑鬱型患者則會建議要多運動。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