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媽媽手疼痛:小針刀讓你馬上豎起大拇指

by 張家誠 中醫師
3 觀看

能夠豎起大拇指比讚,是媽媽手患者難以做到的事情。小針刀為中醫特殊針具的一種,與一般針灸的毫針不同,針刀前端為0.4mm的刀口面,能夠做到剝離沾黏及減壓的效果,透過中醫的小針刀療法,很大的機會能在治療當下,立即改善症狀。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又稱「狄魁文氏症」(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患者多因為過度使用大拇指及手腕橈側使力,導致手腕第一隔間的滑膜發炎,壓迫到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及外展拇長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的肌腱,造成拇指無法順利的抬起。

容易罹患媽媽手的族群

  1. 照顧嬰幼兒的族群。
  2. 頻繁使用手腕的職業,如電腦工程師、手搖飲員工、廚師及持盤人員。
  3. 需靠手腕使力的運動,如持拍運動員(桌球、網球)

小針刀療法

什麼是小針刀

針刀為中醫特殊針具的一種,與一般針灸的毫針不同,針刀前端為0.4mm的刀口面,能夠做到剝離沾黏及減壓的效果,且微創無明顯傷口,治療後仍能進行日常活動。

針刀療法比傳統的熱敷和電療更進階且有效,能直接鬆解沾黏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修復過程。

臨床案例分享

近期,診所來了兩位罹患媽媽手的女性患者。她們都在網路上看到中醫的小針刀療法,於是前來求診。這兩位患者都是罹患媽媽手,手腕痛了約三個月,經過三至四次的小針刀治療後,昨日他們一同畢業了。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微創技術,僅需要一次的治療,就能讓媽媽手疼痛度減少50%以上,並且能當場豎起大拇指。小針刀治療媽媽手能快速有效,還能避免手術的風險和長期康復的麻煩。

回家復健運動

治療結束後,我會囑咐患者一些回家後的注意事項及應該做的復健運動。這些措施有助於加速康復,減少復發的風險。

多數患者在隔週回診時,疼痛度已經大幅減少,情況比上一週好很多。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我會再安排一至兩次的治療,即可完全康復。

媽媽手雖然常見,但並非無法治癒。透過中醫的小針刀療法,患者能迅速緩解疼痛,快速恢復正常的生活。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正為媽媽手所困擾,不妨考慮這一療法,或許您也能夠在短時間內體驗到豎起大拇指的喜悅。

本文為醫療衛教-媽媽手治療方法之介紹,感謝患者提供照片做案例分享。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