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退化性病變,我會怎麼治療?

by 張家誠 中醫師
27 觀看

又來到這一系列文章的尾聲了。 今天要談的,是我在門診中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肌腱退化性病變。

這類慢性疼痛困擾,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對我來說,深入理解它的成因、挑選適當的治療工具,並在對的時機使用,是我持續精進醫術的核心目標。

為什麼門診常見肌腱退化性病變?

我們先來釐清「肌腱炎」與「肌腱退化性病變」的差異。

肌腱炎常見於短時間過度使用,例如突然開始密集運動、或因外力拉扯造成的扭傷。這類急性問題,若疼痛不嚴重,很多人會自己貼藥布、休息幾天就好轉了。再加上止痛藥布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因此肌腱炎通常不會成為讓人困擾太久的問題。

但肌腱退化性病變就不同了。 這是長期反覆小損傷、修復能力不足,最終導致的慢性退化。 現代人普遍缺乏運動、肌力不足,卻又常常重複同樣的動作,例如刷條碼、握工具、長時間操作滑鼠……這些都讓肌腱處在「慢性過勞」的狀態,久而久之就出現病變。

我的治療策略:精準診斷,多層次處理

每位初診患者來到門診,我會先透過超音波檢查掌握病灶的位置與嚴重程度。根據影像結果,量身打造治療計畫:

  • 如果發現撕裂,我會使用乾針或針灸,深入受損部位,誘發身體啟動修復機制。
  • 若出現鈣化或纖維化現象,代表組織已經慢性變性,我會使用針刀鬆解,改善局部循環與壓力。
  • 浮針治療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快速緩解緊繃與疼痛,透過「再灌注效應」促進修復。這種效應類似於被動進行等長或等張收縮運動,對於肌腱退化有良好的輔助效果。
  • 乾針與針灸則是治療的基礎,尤其針對肌肉內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需要精準命中才能有效止痛。

這樣的治療組合,能同時達到「止痛」、「促進修復」與「恢復功能」三大目標。

對於無法請假的上班族,我會這樣處理

不少患者因為工作無法中斷,這時候我會搭配下列策略:

  • 調整動作模式,例如改用大關節出力、避免小關節長時間反覆動作。
  • 協助調整工作環境,例如降低工作檯面、避免手臂長時間抬舉。
  • 配合使用肌內效貼布、護具等輔助工具,減輕肌腱負擔。

結語

治療肌腱退化,沒有一步登天的捷徑。 但如果能透過影像工具精準診斷,再搭配合適的針具與治療策略,我們就能幫助患者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遠離疼痛。

這是我在門診中最重視的事: 在專業中找到方法,在生活中陪伴改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