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了肌腱退化性病變的成因、診斷與常見治療方式。如果您還沒有讀過,建議先閱讀這兩篇文章,以便對肌腱病變有更全面的認識。
今天,我們將進一步探討一種新興且有效的治療方法——乾針治療 (Dry Needling, DN),看看它如何幫助肌腱修復,並檢視最新的臨床研究證據。
肌腱退化性病變的成因與影響
肌腱是人體重要的結構,連接肌肉與骨骼,在運動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當肌腱長時間承受過度負荷或修復不足時,可能導致結構改變與功能異常,進一步引發慢性疼痛與活動受限。
肌腱病變的主要變化:
- 膠原纖維異常:健康的肌腱主要由 Type I 膠原蛋白組成,而病變後 Type III 膠原異常增生,使肌腱變得脆弱。
- 慢性微發炎反應:TNF-α、IL-6、IL-1β 等發炎因子增加,影響肌腱修復能力。
- 異常血管增生 (Neovascularization):新生的微血管與痛覺神經纖維可能導致持續性疼痛。
傳統的抗發炎藥物與休息雖能短暫緩解症狀,但並未真正改善肌腱的結構問題,因此乾針治療成為一種值得關注的選擇。
乾針如何幫助肌腱修復?
乾針的作用不僅僅是「扎針」,它透過多種生理機制促進肌腱修復與疼痛緩解。
(1) 物理刺激促進組織重塑
- 乾針在肌腱受損部位產生微小創傷,啟動組織修復機制。
- 破壞異常增生的 Type III 膠原蛋白,促進健康的 Type I 膠原再生。
(2) 生物化學反應加速癒合
- 針刺部位微出血可釋放生長因子 (TGF-β、VEGF、bFGF),幫助細胞修復並刺激新生膠原蛋白合成。
- 減少慢性發炎因子,如 IL-6、TNF-α,降低組織分解速度。
(3) 神經調節降低疼痛
- 乾針可影響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的疼痛感知,抑制疼痛訊號傳遞。
- 針刺後局部交感神經活性改變,可能改善異常血管增生,減少神經過度敏感。
這些作用機制共同促進肌腱修復,使乾針成為治療肌腱病變的有效選擇。
乾針適用於哪些肌腱問題?
根據臨床研究與實際應用,乾針可能適用於以下肌腱問題: ✅ 髕腱病變 (Jumper’s Knee) – 常見於籃球、排球運動員。 ✅ 跟腱病變 (Achilles Tendinopathy) – 跑步愛好者常見。 ✅ 旋轉肌腱病變 (Rotator Cuff Tendinopathy) – 肩部疼痛的常見原因。 ✅ 網球肘 (Lateral Epicondylitis) – 常見於重複手臂動作的族群。 ✅ 股內收肌腱病變 (Adductor Tendinopathy) – 在足球與冰球運動員中較多見。
文獻分享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支持乾針在肌腱病變治療中的作用,其中兩篇具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1) Faiza Sharif et al., 2022 (Frontiers in Surgery)
- 這項隨機對照試驗 (RCT) 研究了超音波導引乾針治療 (USG-DN) 搭配傳統物理治療 (CPT) 在跳躍膝患者中的療效。
- 研究結果顯示:
- 4 週內顯著降低疼痛 (VAS 下降 5.2 分)。
- 超音波影像顯示肌腱結構改善。
- VISA-P 和 Lysholm 功能評分提升,代表運動表現改善。
(2) 系統性回顧 (2022,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 匯總多項 RCT 研究,分析乾針對各類肌腱病變的療效。
- 主要結論:
- 乾針能有效減少疼痛並提升功能。
- 乾針 + 偏心運動效果優於單獨物理治療。
- 建議進一步研究乾針的長期效果與最佳治療參數。
這些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持乾針作為治療肌腱病變的有效選擇。
結論
如果您或您的患者正在經歷肌腱退化性病變,乾針可能是一種值得考慮的治療選擇。它透過物理刺激、生物化學反應與神經調節促進組織修復,在許多研究中證實可有效減少疼痛並改善功能。
當然,治療效果會依個人體質與病變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建議與專業醫療人員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採取此療法。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Faiza Sharif et al., 2022, Frontiers in Surgery
- Systematic Review, 2022,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