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退化及鈣化:針刀可以解決問題

by 張家誠 中醫師
27 觀看

🧠 認識肌腱退化性病變 肌腱退化性病變(Tendinopathy)是一種與慢性使用、反覆負荷及年齡相關的結構性退化疾病,常見於肘、肩、膝、足底等重複施力部位。

過去我們習慣稱這類問題為「肌腱發炎」,但近年的研究,實際上多數案例中並無傳統上認知的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而是組織修復失衡所導致的退化現象。

肌腱退化性病變

📌 三大關鍵病理變化

  1. 肌腱纖維化:正常肌腱中的膠原纖維應排列整齊且具有彈性,但在退化過程中,這些纖維會變得紊亂、僵硬,甚至斷裂,導致肌腱失去彈性與負荷能力,進而造成持續性疼痛與功能下降。
  2. 肌腱鈣化:長期慢性刺激可能引發肌腱內部的鈣鹽沉積,形成鈣化性病灶,這些硬塊會進一步影響活動角度並刺激鄰近神經,產生劇烈疼痛甚至夜間痛。
  3. 周邊組織缺血性改變:慢性沾黏與過度張力會壓迫微血管,導致血液循環不良。缺血使得局部修復能力下降,進一步惡化纖維化與鈣化的惡性循環。

這三項變化往往同時存在並互相影響:

  • 纖維化導致活動受限,增加局部張力;
  • 張力導致微血管壓迫,引發缺血;
  • 缺血則阻礙修復與代謝,使得鈣化沉積更嚴重。

📍 因此,針對肌腱退化性病變的治療,不應僅止於消炎止痛,而應深入結構層面,促進局部循環與組織重建,才能真正改善病根。

臨床實證

🔧 科學實證:針刀對肌腱退化病變的療效 2022 年發表於《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Ge et al.)比較了針刀與類固醇注射對難治性網球肘患者的療效。

📊 研究設計概要:

  • 共納入 90 位症狀超過 3 個月的患者,分為針刀組與類固醇注射組。
  • 針刀依照不同類型(關節內型、關節外型、混合型)進行個別化操作。
  • 評估指標包含:疼痛指數(VAS)、壓痛強度、無痛握力(PFGS)及 Nirschl 功能分級。

📈 主要發現如下:

  • 治療初期(6 週內)兩組效果相當;
  • 自第 6 週起至第 48 週,針刀組在各項指標上均明顯優於類固醇組;
  • 針刀組有 82% 患者症狀完全緩解,而類固醇組僅有 50%;
  • 針刀組未出現嚴重副作用,且復發率低。

結論

針刀治療能夠有效鬆解纖維化與鈣化組織,改善沾黏與張力,並促進微血管重建與循環恢復,從而解決慢性缺血性變化,是處理肌腱退化性病變的可行策略。

📝 預告下一篇:我的臨床實戰經驗 下一篇文章,我將會詳細介紹我個人在臨床上是如何運用各種針具治療肌腱退化性病變,包括如何判斷病灶位置、依據病理狀態調整介入策略,並搭配後續的保養建議,協助患者從結構失衡中真正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PMID: 36175902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