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當提到中藥時,許多人熟悉的是「科學中藥」或「中藥湯劑」,但少有人知道,生粉這一選項其實能提供更完整的藥效,並且與中醫的傳統用藥方式更為契合。由於市場上多數人接觸的是科學中藥,生粉的可見度較低,因此許多人並未了解它的獨特優勢。
今天,我們將介紹生粉與科學中藥的差異,並解釋為何生粉能在某些情況下更好地發揮中藥的效果。
什麼是生粉?
生粉是指將中藥材經乾燥後直接研磨成細粉,這樣的處理方式能保留藥材的所有成分,包括水溶性、多醣類、脂溶性物質以及揮發性精油成分。這使得生粉在藥效上比科學中藥更為全面,並且更接近傳統中醫的「散劑」應用方式。
以當歸為例,當歸的補血作用來自水溶性成分,而活血行氣、止痛抗炎的效果則來自其揮發油(如ligustilide)。然而,當歸經過高溫煎煮後,這些揮發性成分會被破壞,導致科學中藥中的當歸補血效果仍在,但活血化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若希望當歸發揮全面療效,選擇生粉無疑是更理想的選擇。
生粉與科學中藥的主要差異
1. 成分保留度與藥效差異
- 生粉:未經高溫煎煮,完整保留水溶性、脂溶性與揮發性成分,使藥效更為全面。例如,當歸生粉能同時發揮補血與活血的作用,而科學中藥的當歸則多偏向補血。
- 科學中藥:經過高溫萃取,主要保留水溶性成分,部分揮發性成分會被破壞,導致藥效可能較為單一。
2. 作用方向與臨床應用
- 生粉大黃:保留完整蒽醌類成分,服用後需經腸道菌群轉化,產生較持久的瀉下效果,適合慢性便秘者。
- 科學中藥大黃:高溫處理後,瀉下成分被破壞,主要發揮活血化瘀、通經作用,瀉下效果減弱。
👉 總結:生粉大黃適合需要瀉下作用的患者,科學中藥大黃則適合活血化瘀的應用。這種情況在其他藥材中也類似,例如三七、黃連等,會因加工方式不同而影響藥效。
為何生粉較少見?
過去,由於生粉的加工方式較為傳統,且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有過農藥殘留、重金屬或微生物污染的問題,這讓許多消費者對其安全性有所顧慮。然而,隨著政府對中藥製品監管的強化,現今來自GMP藥廠的生粉經過嚴格檢測,已能達到與科學中藥相同的安全標準,包括:
✔ 重金屬檢測(鉛、砷、鎘、汞)
✔ 農藥殘留檢測
✔ 微生物污染控制
✔ 產品批次標準化
這意味著,在2025年,來自GMP藥廠的生粉是安全可靠的,消費者可以放心選擇,無需擔心過去的安全疑慮。儘管如此,由於生粉目前屬於自費藥物,並未被健保給付,這也是許多人對生粉不夠了解的原因之一。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劑型?
適合選擇生粉的人:
✅ 需要保留藥材完整成分,發揮活血行氣、止痛抗炎效果
✅ 希望服用補益類中藥(如黃耆、人參、靈芝),以吸收完整營養成分
✅ 需要內服與外敷雙重應用(如三七粉止血、珍珠粉美容)
適合選擇科學中藥的人:
✅ 需要方便服用,無法接受生粉口感的患者
✅ 需要劑量標準化,長期服用慢性調理藥物的人
✅ 需要長期保存,避免藥材受潮變質

結語
生粉與科學中藥各有優勢,最重要的是選擇最適合你的劑型。
- 生粉 保留藥材的完整成分,特別適合需要活血行氣、止痛抗炎的患者,如當歸生粉對經痛、血瘀體質者更有幫助。
- 科學中藥 經過高溫處理,雖然部分成分流失,但具有劑量標準化,適合補血、長期調理,且更方便攜帶與服用。
費用也是選擇的重要考量:生粉屬於自費,而科學中藥則可以使用健保,這使得後者在日常應用中更為普及。然而,生粉與科學中藥的服用方式其實相差不大,兩者均可沖泡或吞服,並無太多麻煩。
在選擇中藥劑型時,建議依照專業中醫師的指導,確保用藥安全,並達到最佳療效,讓中醫藥在現代生活中發揮其調理與治療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