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糖尿病是現今我國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我國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萬名病友,在2019年十大死因中,糖尿病列為第五位。長期的血糖控制不佳,會造成許多嚴重併發症,如中風及腎病變等,而因高血糖造成的傷口癒合不佳及神經病變等也會提高其他共病的死亡率。(延伸閱讀〈糖尿病的現代醫學回顧〉)
在治療上,西藥對於血糖下降有直接的療效,但有部分患者卻對於藥物反應不佳,需要合併使用多種後線藥物共同治療,或必須配合胰島素針劑使用。
長期使用胰島素針劑,除了須忍受注射的不適外,亦會有體重增加等副作用。
故中醫可以提供糖尿病友另外的治療策略,在中西醫共同治療下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及療效。
中醫如何看待糖尿病
古時中醫並無血糖這明確概念,因此中醫在治療糖尿病上往往是從病人的生活型態及臨床表現來推估病機。
多數醫家觀察到糖尿病的「三多症」-多飲、多食及多尿,並責於陰虛燥熱的證型,命名為消渴。
《證治匯補‧ 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飲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頻。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飢,能食而瘦,溺赤便閉。下消者腎也,精枯髓竭,引水自救,隨即溺下,稠濁如膏。」
然而在現代醫學的角度上,消渴症與糖尿病不能直接劃上等號。
因除糖尿病外,尿崩症等也會有多飲多尿的症狀,而多食也不太具有特異性及敏感性。
此外,第二型糖尿病初期常常沒有明顯的三多表現,而是在第一型較為明顯。
因此,古人觀察到的消渴可能是第一型糖尿病,或第二型中後期,血糖值嚴重超標的現象。
對於現代病友,透過血液檢查早期發現,及穩定使用西藥控制血糖的情境下,消渴可能不能完全套用。
中醫現代研究進展
病機發展
如上段所述,消渴的陰虛燥熱證型,應較屬於第一型糖尿病及二型中後期的表現。
在現代醫學的研究中,糖尿病不單只有血糖的問題,往往也常伴隨脂質代謝異常,且第二型初期的病患也多呈現肥胖體徵。另外,有研究也發現糖尿病與體內發炎物質濃度呈現正相關。(延伸閱讀〈高血脂與中醫介入治療〉)
因此我認為在處理糖尿病前期,應多著重在痰瘀熱。病機推導可參考2017年,陳建雄醫師的研究〈中醫治療第II 型糖尿病臨床案例〉,內容提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機架構應為「鬱、熱、虛、損」的四個病程1。
研究進展
2019年,中國發表的研究〈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
該研究顯示,部分中藥具有抗發炎、降血脂及降血糖的功效。
如地骨皮及黃連等能透過抑制NF-kB來降低發炎反應;桑葉及馬齒莧等能降血脂;五味子及番石榴等能降血糖;當歸六黃湯能增加adiponectin的表現來改善胰島素阻抗。(節錄部分內容)
2019年,一篇刊登在《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的中國研究〈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3。
當中回顧了2007-2017年間共26篇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發現中醫藥治療可顯著性的控制血糖、減緩糖尿病前期變成糖尿病的進展,及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
該回顧中也提出了中藥可能的作用機轉:促進糖類的使用、抗發炎、抗氧化、促進胰島素分泌及改善腸道菌叢。
2020年,長庚大學發表的研究:〈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y Delay the Need for Insul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4。
該研究收集了2000-2003年間台灣健保資料庫,符合該研究納入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共17,225位,其中使用有使用中醫治療的病患共6,589位。經配對分析後,發現平時有在接受中藥的組別,使用胰島素針劑的時間點,顯著性的晚於沒有接受中藥組,且與中藥的使用呈現劑量效應。
結語
傳統中醫理論的消渴,相似於糖尿病—吃多喝多尿多的臨床表現,病證多為陰虛燥熱,治則為養陰清熱,再來會依據上消、中消及下消採用不同的處方。
然而第二型糖尿病初期的表現,常不是如此,反倒是呈現痰瘀熱的病機。
回顧目前醫學實證上的證據,可以發現中醫藥在治療糖尿病有一定的功效,與西藥合併使用能達到更好的血糖控制。然而目前受限於中醫理論架構之限制,期刊研究異質性偏高,品質也不見一致。這部分就有待後研究繼續發展。
參考文獻
- 陳建雄. 中醫治療第II型糖尿病臨床案例. 中醫藥研究論叢. 2017. DOI:10.6516/TJTCM.2017.20(2)157
- Pang GM, Li FX, Yan Y, Zhang Y, Kong LL, Zhu P, Wang KF, Zhang F, Liu B, Lu C. 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hin Med J (Engl). 2019 Jan 5;132(1):78-85.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0006. PMID: 30628962; PMCID: PMC6629308.
- Tian J, Jin D, Bao Q, Ding Q, Zhang H, Gao Z, Song J, Lian F, Tong X. 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 Aug;21(8):1801-1816. doi: 10.1111/dom.13760. Epub 2019 Jun 17. PMID: 31050124.
- Tsai YY, Chen KJ, Yang YH, Lin YH.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y Delay the Need for Insul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20 Jul;26(7):628-635. doi: 10.1089/acm.2019.0375. Epub 2020 Jun 15. PMID: 325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