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骨盆底肌群,是位於骨盆深處的一組肌肉,就像一張強韌又有彈性的「吊床」,負責支撐骨盆內臟,協助控制排尿、排便,並維持性功能與核心穩定性。當這個肌群出現問題時,可能帶來一系列令人困擾的症狀,包括腰臀腿疼痛、骨盆不穩,以及婦科或泌尿系統異常。這些症狀常常被誤解或忽視,實際上可能是骨盆底肌失能(Pelvic Floor Dysfunction)的警訊。
骨盆底肌失能是什麼?
骨盆底肌失能指骨盆底肌肉群因過度緊張、無力或協調不良而出現的功能障礙,通常伴隨疼痛或排便排尿等功能問題。骨盆底肌失能的成因很多,包括長期姿勢不良、壓力、過度運動、產後恢復不良,甚至年齡相關的退化。
這類患者常因腰臀腿疼痛或婦科、泌尿系統問題,奔走於骨科、婦產科或泌尿科,卻難以找到具體病因。影像檢查(如MRI)可能顯示正常,但症狀卻持續困擾,使骨盆底肌失能成為慢性疼痛中的「隱形殺手」。
案例分享
30歲的陳小姐,因右側腰臀腿疼痛,疼痛甚至延伸到腳底板,活動稍多便加重,經西醫核磁共振檢查並無異常,但症狀仍持續四個月。
來診但她腹直肌明顯壓痛。進一步評估後,懷疑是骨盆底肌功能障礙所致。
治療過程
病患09月11日來診時,透過脈學發現其左脈弦緊,呈現脊椎異常的張力。右脈寸關弦緊,但尺脈沉細弱。理學檢查發現,患者腰部豎脊肌群及腹直肌緊繃且壓痛,臀肌鬆軟無力。
因此初診時使用針刀鬆解腰部肌群、乾針治療腹肌及臀肌。並開立藥物完成第一次的治療。
- 09月18日:腰痛減輕,但雙大腿酸痛及臀部不適突顯出來,肛門周圍疼痛並伴有婦科異常,脈象的緊繃感解除,但雙側尺脈的沉細弱變得特別顯處。
- 因此便診斷確認為骨盆底肌失能。並開始以乾針、針刀及浮針作為後續治療的計劃。
- 10月19日:肛門周圍的疼痛完全緩解,下背與髖關節偶有酸痛感。
- 11月16日:症狀大幅改善,坐姿與行走時間明顯延長,僅大腿根部與臀部仍有輕微不適感。
如何改善與預防骨盆底肌失能?
- 中醫治療針灸與中藥能調理內外平衡,針刀、浮針等技術可有效釋放深層肌肉緊張,快速緩解疼痛。
- 正確姿勢與活動避免長時間久坐或錯誤姿勢,日常生活中應有適量活動,以減輕骨盆底肌的負擔。
- 核心與骨盆底肌訓練系統化的功能性訓練能增強骨盆底肌與核心穩定性,是恢復與預防的關鍵。
結語
骨盆底肌失能,必須要求患者配合運動計劃,訓練臀部的肌群力量。
由於骨盆是核心穩的的關鍵,每一次的治療,通常都能解除該次的痛點。由於肌群的力量尚未訓練起來,所以身體會重新找到新的代償,患者會感覺疼痛怎麼會跑到別的地方。
但只要有信心的配合治療計劃,每一次治療的痛點會越來越少,代償出現的症狀也會越來越輕微,最終就會痊癒了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