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每當我遇到基層診所中不常見的問題時,就還是需要翻閱書籍和查閱文獻尋求答案。前幾週,我遇到了一位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她希望除了西醫的治療外,中醫也能提供一些幫助,解決她目前的困擾。坦白說,這是我除了課本上學過之外,第一次在中醫門診中接觸到這樣的病人。我當下對她說:「我會先開立一些基本的處方,回去再好好研究,看看還有哪些方法能幫助到妳。」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簡單來說,免疫系統就像「叛變」的士兵,攻擊髓鞘這層保護神經的「絕緣層」,讓神經傳導出現問題,導致患者感到疲勞、無力,甚至影響行走和平衡。雖然目前沒有辦法根治,但透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已經能幫助許多患者提升生活品質。
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
你可以把多發性硬化症想像成一條損壞的電線,絕緣層脫落,信號傳遞不再順暢。這種疾病主要由免疫系統攻擊髓鞘引起,而遺傳、病毒感染或生活壓力也可能是誘發因素。
常見症狀包括:
- 疲勞:即使休息了也覺得累。
- 肢體無力與痙攣:特別是下肢問題明顯。
- 步態不穩:行走困難、容易跌倒。
- 視力模糊:有時還伴隨視神經炎。
- 膀胱或腸道功能障礙:尿頻、便秘等。
西醫的常見處置方法
西醫對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向:
- 免疫調節:使用干擾素、單株抗體等藥物,減少免疫系統對神經的攻擊。
- 急性發作控制:使用類固醇治療,減輕神經發炎的症狀。
- 症狀管理:針對不同症狀如疲勞、肌肉痙攣、疼痛、膀胱功能障礙等,使用對應的藥物。
- 復健與心理支持:強化神經肌肉功能,並提供心理支持,幫助患者面對疾病帶來的挑戰。
中醫如何看待多發性硬化症?
中醫將多發性硬化症歸為「痿證」,意思是肢體無力、萎軟,甚至無法自由活動。按照《內經》的說法,痿證強調「治痿獨取陽明」,這是因為脾胃是氣血的根本,陽明經絡的調理能幫助清除濕熱,恢復氣血運行。同時,痿證的病機也常涉及火熱傷肺,導致津液不足,上枯下濕的病理特徵。
痿證的病因與特點
- 肺熱傷津:肺熱損傷津液,導致筋脈失養。
- 濕熱內侵:濕熱阻滯氣血,影響四肢功能。
- 脾胃虧虛:脾胃不足,氣血生化減弱,無法滋養肌肉筋骨。
- 肝腎虧虛:肝腎精氣不足,導致髓枯筋痿,四肢乏力。
痿證的表現也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 脈痿:筋骨無力,四肢彎曲,難以支撐。
- 肉痿:肌肉無法運作,四肢癱軟。
- 骨痿:腰脊僵硬,下肢乏力。
- 筋痿:筋脈僵硬,逐漸無法使用。
- 皮痿:皮膚乾枯,伴隨咳嗽等症狀。
歷代醫家的看法
- 張子和:他提出痿證多由火熱造成,認為清熱滋陰是治療的關鍵。
- 李東垣:強調濕熱是痿證的重要病因,治療應清除濕熱,調理氣血。
- 朱丹溪:認為痿證病因還包括痰濕、氣虛、血虛、瘀血等,豐富了痿證的理論基礎。
- 張景岳:提出痿證多因元氣和精血不足,治療應以滋陰補氣為主,避免發散藥物損傷陰氣。
- 清代葉天士:將痿證與肺、肝、脾、腎的功能失調聯繫起來,強調調和臟腑功能。
中醫的治療方法
針灸療法
針灸通過刺激穴位,調整氣血,幫助改善:
- 疲勞:針刺足三里、氣海、頭皮針等穴位能補氣提神。
- 肌肉痙攣:陽陵泉或阿是穴放鬆肌肉。
- 步態問題:腎俞、三陰交穴可以增強下肢力量。
- 膀胱功能障礙:關元、中極穴可緩解尿頻。
中藥療法
中藥治療講究辨證施治,根據不同體質選用:
- 肺熱傷津:清燥救肺湯,清熱潤燥。
- 濕熱內侵:二妙散,清熱化濕。
- 脾胃虧虛:參苓白朮散,益氣健脾。
- 肝腎虧虛:虎潛丸,滋陰補腎。
實證支持
這篇文章《Acupuncture for Multiple Sclerosis: A Literature Review》於2022年發表在《Multiple Sclerosis and Related Disorders》期刊,回顧了針灸對多發性硬化症的療效,總結了31篇研究成果。主要發現包括:
- 改善免疫功能:減少神經炎症,降低復發率。
- 緩解症狀:有效減輕疲勞、痙攣及步態問題。
- 提升生活品質:改善膀胱功能障礙,增強日常活動能力。
研究建議針灸作為輔助療法,與常規治療結合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結語
多發性硬化症雖然難以根治,但通過中醫與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症狀,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無論是針灸還是中藥治療,都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幫助患者穩定病情,迎接更有品質的生活。
補充:
現代疾病無法完全等於中醫病名,不同書籍也有不同的見解。MS 的可能證型也不只上述四種,常見的可能也有氣虛血瘀,使用小續命湯的方式治療。
然,末學非自體免疫疾病的專科醫師,因此本文僅整理教科書的內容作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