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間盤突出,腰痛腳麻|針刀與乾針療法介紹

by 張家誠 中醫師
18 觀看

🚶‍♀️「站久會痛、坐久更不舒服,連走路都變得小心翼翼」 🙇‍♂️「早上起床還沒開始工作,腰就先跟你抗議」

很多人以為只是腰痠背痛,其實背後可能是椎間盤出了問題。尤其當痠痛一路延伸到臀部、腿部甚至腳底麻,就不能再當作只是姿勢不良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腰椎椎間盤突出」到底是怎麼回事?又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重拾活動自如的感覺呢?

椎間盤為什麼會突出?

我們的脊椎之間都有一塊塊像「避震墊」一樣的椎間盤,外層是堅韌的纖維環,裡面則是具有彈性的髓核。正常情況下,它們能夠吸收壓力、緩衝震動,保護脊椎穩定。

但若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像是久坐、長途開車)、或經常彎腰搬重物,這些壓力會不平均地集中在特定椎間盤上。日積月累之下,外層纖維環可能破裂,導致髓核往外擠壓,這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HIVD)。

一旦壓迫到鄰近的神經根,就可能引起一連串不舒服的症狀,例如:

  • L4/L5 椎間盤突出,可能壓到 L5 神經根 ➜ 小腿外側、足背麻、腳趾動作受影響
  • L5/S1 椎間盤突出,可能壓到 S1 神經根 ➜ 小腿後側、腳底麻,走路發軟或跛行

📌 有些人一開始只是覺得腰痠,還以為只是姿勢不良或睡不好,沒想到後來慢慢演變成臀腿放射痛,甚至連躺下來都會痛。這其實就是神經壓迫導致的「神經根性疼痛」,並不是單純肌肉痠痛那麼簡單。

針對腰椎病,哪些保守治療方式能幫助?

椎間盤的問題如果能早期發現,搭配適合的保守治療,大多都可以慢慢穩定下來。以下這些方式是常見的處理方法:

🧘‍♂️ 物理治療:像是牽引、熱療、電療、核心肌群訓練,有助於矯正姿勢、穩定脊椎

💊 藥物治療:短期服用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減緩不適與肌肉緊繃

💉 局部注射:例如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幫助降低神經發炎和壓迫

🪑 姿勢調整與輔具:使用護腰、坐墊等,幫助身體減壓、避免反覆拉扯

這些方式多半對輕中度的椎間盤問題有效果,但若療效有限或病程較久,仍可以再考慮更深入的筋膜介入方式。

針刀

針刀是一種中醫專用針具,前端有一個大約 0.4mm 的扁平刀口,和傳統針灸使用的毫針不同。它可以深入筋膜與沾黏處,達到鬆解、減壓的效果。整個療程屬於微創處理,皮膚只會留下針孔般的傷口,治療完也能正常走動活動,不需要臥床休息。

相比傳統熱敷或電療,針刀能更直接地處理深層卡點,幫助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也常用於腰腿痠麻、肩頸僵硬或關節活動受限等問題。

⚠️ 針刀禁忌與可能副作用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針刀治療,療程前會進行詳細評估,避免潛在風險:

🚫 禁忌對象:罹患癌症、重大器官疾病、凝血功能異常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

🩸 可能副作用:包括局部輕微滲血、痠脹感;若操作不當或照護不良,也有感染或傷害的風險

乾針

乾針技術的目的是利用細小的針直接插入皮膚和肌肉,刺激那些造成疼痛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s)或緊繃的肌筋膜組織。這些激痛點就像是肌肉中的小結,常常是導致肌肉痠痛和功能受限的罪魁禍首。

透過乾針的刺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炎症,幫助組織修復,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臨床案例分享

47歲女性患者,從2024年開始就有右側腰臀、大腿後側與小腿外側的酸麻脹痛,左側大腿外側也總是緊緊繃繃的,活動和睡眠都受影響。她在同年7月做了MRI,發現 L3/4/5 有椎間盤突出,到了2025年4月才來到門診尋求針刀治療。

第一次治療後,她馬上覺得症狀有緩解。雖然在第4次治療時曾出現短暫反彈(這種現象在脊椎病治療中是常見的),只要持續回診後情況就穩定了下來。

5/21回診時,她表示右側臀腿的酸痛已經不再持續,只是偶爾才會出現,左側大腿的緊繃也變得能忍受。

一直到6/18,我們完成第6次針刀療程,她幾乎沒有明顯的不適,只剩臀腿偶爾略有麻感,不影響日常活動。

總結

這次一共做了 6 次針刀治療。從持續性的痠麻,到可以自在活動、與輕微不適和平共處,整體進展穩定、效果良好。

脊椎病的治療,除了最保守的熱敷電療牽引外,還有許多可行的治療方式,只要患者經合格的醫療人員評估,都應多方的給自己一些機會。

《醫療問題,請諮詢合格醫療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製轉載》

《本文為腰椎病衛教文章,經患者同意後,作為療程介紹分享》

《醫療有不確定性,體質病況因人而異,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病況而異》

#台灣針刀醫學會專科醫師 軒字第號 A-0010-2023123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