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腰椎病簡介:不只是骨刺、椎間盤突出這麼簡單
腰椎病(Lumbar Spine Disorders) 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泛指腰椎結構異常所引起的疼痛或功能障礙。常見的腰椎病變包括:
- 椎間盤突出(HIVD,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椎間盤的髓核向外突出,壓迫神經,引起腰痛、腿部放射痛或麻木感。
- 椎管狹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 椎管變窄導致神經受壓,可能會造成下肢無力、間歇性跛行,甚至影響日常活動。
- 退行性變化(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長期不良姿勢或老化導致腰椎結構退化,椎間盤變薄、骨質增生(骨刺)等問題。
這些腰椎疾病的主要症狀包括: ✅ 腰部僵硬與痠痛 ✅ 坐太久、站太久就開始不適 ✅ 放射性疼痛(從腰部延伸至臀部、大腿、小腿) ✅ 翻身、咳嗽、打噴嚏時疼痛加劇 ✅ 腿部麻木、無力
腰椎病 ≠ 一定要開刀,但治療需要精準判斷
很多人擔心:「我是不是要開刀?」
事實上,只有少部分嚴重壓迫馬尾神經(馬尾症候群)、嚴重不穩定滑脫或復健治療無效的患者才需要手術。
大多數腰椎病的治療重點在於: ✔ 減少發炎與疼痛(如針灸、乾針、針刀等微創療法)
✔ 改善脊柱穩定度(核心肌群訓練、物理治療)
✔ 修正日常姿勢,避免惡化(調整工作站姿、睡眠姿勢)
然而,許多患者即使接受了復健與治療,仍然會在某些特定動作時出現卡關,疼痛反覆發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為何復健無效?關鍵真的只是腰椎嗎?
醫案回顧
影像看起來很嚴重,但症狀卻沒那麼可怕?
這位44歲的男性患者,體格健壯,過去一年來一直受到腰部、臀部、右大腿前側疼痛的困擾。剛發病時,他幾乎無法行走,但在經過一年復健後,雖然疼痛已不再整天發作,但某些特定動作,例如咳嗽、開車時彎腰的咳嗽動作,仍會誘發疼痛。
2024年12月的腰椎MRI影像顯示:
- L2~S1多節椎間盤突出(HIVD)
- L4~S1椎管狹窄,硬膜囊受壓
- 腰椎前凸角度尚可,但椎間盤高度明顯降低
- 無明顯的肌肉或軟組織異常
復健效果卡關的關鍵:腹直肌分離
當我進一步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時,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腹直肌分離(Diastasis Recti)。
- 咳嗽時會誘發疼痛 → 腹直肌在用力
- 彎腰坐姿的咳嗽更嚴重 → 核心肌群的張力異常
- 肌筋膜脈學檢查:腹部張力異常
為了確認這一點,我對患者做了一些測試:
- 仰臥雙腿抬高:髂腰肌及下腹肌問題不大
- 上腹捲腹(仰臥起坐) → 發現腹部中央隆起!!!
這是一個典型的腹直肌分離或上腹肌張力不足的情況,這也解釋了為何患者在某些動作(如咳嗽、彎腰)時,會有復發性的疼痛。


為何腹直肌分離會影響腰椎?
腹直肌的功能是穩定核心並支撐腰椎,當腹直肌分離時,腹壓控制能力下降,導致:
- 腰椎承受更大的壓力
- 在咳嗽、用力時更容易觸發疼痛
- 即使腰椎結構恢復,動作異常仍會導致不適
這也是為何患者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復健,仍會在特定狀況下誘發劇烈疼痛。
治療方案:乾針+針刀+核心訓練
目標:解決腹直肌分離,改善核心穩定性,減少腰椎壓力
✅ 乾針治療
- 針對上腹部的激痛點進行鬆解,降低腹部異常張力
✅ 針刀治療
- 針對腰椎L4-S1的相關結構進行鬆解,減少局部壓迫
✅ 腹部核心肌群訓練
- 逐步建立穩定的核心肌群
治療結果:4次治療後,患者成功畢業!
經過四次治療,患者的咳嗽疼痛狀況大幅減少,彎腰時也不再出現明顯的不適,最終他只需要持續核心訓練來維持穩定。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腰椎問題不一定只是腰椎的問題,有時候,復健卡關的關鍵,藏在腹直肌這種「看起來不相關」的結構中!所以當你腰痛久治不癒時,請別忽略核心肌群的影響。
《醫療問題,請諮詢合格醫療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製轉載》
《本文為腰椎病衛教文章,經患者同意後,作為療程介紹分享》
《醫療有不確定性,體質病況因人而異,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病況而異》
#台灣針刀醫學會專科醫師 軒字第號 A-0010-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