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大綱
中醫門診-多種針具復合使用的治療效果?
針刀與乾針
疼痛問題,在針刀醫學中強調的「陽性點」。這些陽性點可能是肌肉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也可能是韌帶、關節的損傷點,或是神經筋膜卡壓的位置。在針刀醫學的思維中,我們針對這些陽性點進行減壓、切割和疏通滑移,以改善患者的症狀。然而,當開始使用乾針後,這種治療方式有了更全面的變化。
乾針主要針對肌肉的激痛點,無論是會痛的active TrP還是潛藏但影響功能的latent TrP,乾針都能有效解除這些問題。
複合針法
過去,我主要使用針刀治療陽性點。例如在頸椎病的患者身上,頸後常有4到8個陽性點。然而,在學習了東門的肌筋膜脈學後,我能夠透過把脈,找到潛藏在其他部位的latent TrP,並且在進行針刀治療前先使用乾針處理這些「陰性點」。這樣一來,陽性點的數量明顯減少,剩下的更多是頸椎骨結構或韌帶的問題。
這種結合治療方式的好處在於,因為治療到了整體的結構性問題,後續回診時陽性點的轉移現象(代償性張力)也變少了。這概念很符合中醫對於陰陽的想法,過去我針對的是有問題的陽性點,現在則加入了乾針治療那些不顯症狀卻實際存在問題的「陰性點」。
這就像中醫用藥,陰虛有熱時,應該先清熱還是滋陰?兩者應該如何配比呢?同樣的道理,一味地用針刀解除張力,未必就是對患者最好的方案。患者選擇自費醫療,期待的是立即的改善,但我認為平衡立即緩解和根本治療,才能真正符合患者的長期利益。
這也就是為何我選擇不做健保針灸,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信任我的患者身上,透過陰陽、表裏的調和,既治標又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