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透過針刀、乾針及完善的運動建議,改善疼痛問題

by 張家誠 中醫師
23 觀看

「張醫師,我也想兩次畢業」,這是患者在聽完我說明後所設定的目標。

三個月來,左肩像被鎖住了一樣。舉手、梳頭、穿衣,這些再簡單不過的動作,都成了挑戰。透過針刀、乾針治療,配合居家運動,逐步恢復了生活的自如與輕鬆。透過案例分享,希望能讓每位五十肩患者能有信心完成治療。

五十肩是什麼?

五十肩,又稱「冰凍肩」或「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常見的肩部疾病,特徵是疼痛活動受限。根據統計,2% 至 5% 的成年人會經歷五十肩,好發於 40 至 60 歲,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發生率更高,約為一般人群的 10% 至 20%

五十肩的三個階段

  1. 疼痛期:肩部逐漸出現疼痛,夜間尤為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2. 冰凍期:疼痛減輕,但肩膀活動受限,動作變得僵硬困難。
  3. 解凍期:肩膀逐漸恢復活動範圍,功能改善,疼痛消失。

五十肩的常見病因

五十肩的成因與肩關節囊的發炎、纖維化及沾黏有關,主要誘因包括:

  • 慢性發炎:關節囊反覆發炎,逐漸導致沾黏。
  • 長期不活動:如受傷或手術後固定時間過長,缺乏運動導致僵硬。
  • 退化性變化:年齡增長使組織退化,肩部活動受限。
  • 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風險較高,恢復時間較長。

常見的保守治療方式

針對五十肩,常見的西醫保守治療包括:

  1. 物理治療:熱敷、超音波、拉伸運動,改善肩關節活動度。
  2. 藥物治療: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緩解疼痛及發炎。
  3. 類固醇注射:快速減輕嚴重疼痛,緩解炎症反應。
  4. 徒手治療:專業手法放鬆肩部組織,減少沾黏。

中醫針刀

針刀是中醫特殊針具的一種,與一般針灸的毫針不同,針刀前端為0.4mm的刀口面,能夠做到剝離沾黏及減壓的效果。針刀療法屬於微創治療,治療過程中不會留下明顯傷口,且治療後患者仍能進行日常活動。

相比傳統的熱敷和電療,針刀療法更為進階且有效。它能直接鬆解沾黏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修復過程,有效減輕疼痛和改善功能。

針刀禁忌證

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凝血功能異常,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

針刀可能副作用

局部滲血、不純熟操作導致意外傷及他處、傷口照護不慎導致感染。

乾針(Dry Needling)

乾針技術的目的是利用細小的針直接插入皮膚和肌肉,刺激那些造成疼痛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s)或緊繃的肌筋膜組織。這些激痛點就像是肌肉中的小結,常常是導致肌肉痠痛和功能受限的罪魁禍首。

透過乾針的刺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炎症,幫助組織修復,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治療案例分享

50歲女性患者,左肩疼痛已三個月,無法正常活動,嚴重影響生活。113/11月初診時,左肩前舉:145°、側舉:90°、後伸僅達臀部、外轉:30°,經超音波檢查可見到滑囊發炎及肩關節沾黏,判定為五十肩,採取針刀療法為主軸治療。

每週進步紀錄

  1. 第一週
    • 側舉提升至95°,後伸進步至L4水平。
    • 叮嚀回家運動要確實。
  2. 第二週
    • 前舉160°|側舉120°|後伸L3|外轉45°。
    • 進步幅度大加強外轉的治療及訓練。
  3. 第三週
    • 前舉170°|側舉160°|後伸L3|外轉45°(顯著改善)。
  4. 第四週
    • 前舉175°|側舉170°|後伸L3|外轉50°(接近正常)。

治療方法

患者進行了四次針刀治療乾針治療,針對沾黏組織進行鬆解,改善肩部活動度。第四週後,治療轉為乾針與傳統針灸,進一步鞏固效果。

結語

三個月的疼痛與僵硬,讓她幾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但透過適當的治療,她的肩膀活動逐步恢復,疼痛消失,雖然無法真的在兩次治療畢業,但在我的案例中也是屬於前段班畢業的患者。

五十肩的復原雖然需要時間,但早期治療是改善病情的關鍵。若您或身邊的人正經歷肩膀活動受限,請及早尋求專業協助,讓生活重回輕鬆自在,重新擁抱健康與自由。

《醫療問題,請諮詢合格醫療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製轉載》
《本文為五十肩衛教文章,經患者同意後,作為療程介紹分享》
《醫療有不確定性,體質病況因人而異,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病況而異》
#台灣針刀醫學會專科醫師 軒字第號 A-0010-2023123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