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在臨床上,我習慣使用複合式治療,結合多種針法及藥物,幫助患者解決身體上的疼痛與不適。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項我在臨床上常用的技術——乾針(Dry Needling)。在治療肌筋膜疼痛方面,乾針是我首推的技術之一。
何謂「乾針」
乾針是一種來自西方醫學的針刺技術,基於對解剖學及生理學的認識,通過針刺的機械刺激來改善肌筋膜問題。
為何叫做「乾針」呢?
「乾針」(Dry Needling)與「濕針」(Wet Needling)相對,後者是在針刺過程中注入液體或藥物的技術。乾針發展史上,國外的治療師發現,即便不注射藥物,僅使用針具針刺問題肌群,也能達到治療效果。
乾針技術的目的是利用細小的針直接插入皮膚和肌肉,刺激那些造成疼痛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s)或緊繃的肌筋膜組織。這些激痛點就像是肌肉中的小結,常常是導致肌肉痠痛和功能受限的罪魁禍首。
透過乾針的刺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炎症,幫助組織修復,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乾針治療流程
- 尋找患者身上的激痛點。
- 針刺誘發肌肉跳動(Local twitch response)。
- 完成治療後取針,不留針。
針灸與乾針的差異
雖然乾針和中醫傳統針灸都使用針刺,但其背後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方式有所不同。
傳統針灸基於中醫學的經絡學說和氣血運行理論,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調節全身的平衡。而乾針則是更強調現代解剖學,針刺目標更明確針對肌肉疾患。
複合式針法
作為中醫師,我們在針刺技術上的訓練十分扎實,對不同長度的針、不同種類的針及不同穴位的針刺深度,都有深入研究。同時,由於中醫還有脈診的部分,使得我們在尋找激痛點時的手感更加敏銳。
乾針技術與中醫的結合
中醫經典中提到「知其針者,信其左」,針灸進針也強調「揣、切、爪、進」,這說明針灸同樣強調非持針手尋找進針位的重要性。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乾針技術已融入我的針法之中。無論是傳統針灸或自費針刀,都會運用乾針技術。不過,由於乾針治療需要花費許多精力來尋找激痛點及針刺誘發跳動,我會明確告知患者乾針與後續針灸是不同的治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