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肌骨骼傷害簡介

by 張家誠 中醫師
139 觀看

暑假將至,民眾戶外活動變多,使得因運動傷害來求診的病患也隨之增加。在門診中,我有時會聽到患者這樣敘述他的病情:「醫師,我前天搬東西時,背部扭了一下,到現在還在痛,是不是拉傷了,然後我有意外險,可以幫我開挫傷的診斷書嗎?」扭傷、拉傷和挫傷就是最常見的三種肌骨骼傷害,雖然這些傷害都會引起疼痛,且常共同存在,但是他們之間有著不同的定義及些許差異的治療方式。本文會介紹這些名詞之差異,及提供臨床治療的方式。

常見的急性傷害

  1. 扭傷(sprain):發生在關節處,韌帶因過度伸展而受傷。韌帶的傷害可以分成三級,第一級為韌帶輕微的拉伸,局部可能會有些許的發炎現象,關節活動時些許疼痛;第二級為韌帶有部分撕裂傷,局部的腫脹更為明顯,疼痛更為嚴重;第三級則為韌帶完全斷裂,除了腫脹疼痛外,還會出現關節的不穩定。
  2. 拉傷(strain):拉傷是由於肌肉或肌腱過牽拉所造成的傷害,通常會導致劇烈疼痛、腫脹和局部瘀斑。肌肉的拉傷一樣可以分成三級,第一級為肌肉內有些許肌纖維撕裂,當肌肉出力時會有些許疼痛;第二級為多條肌纖維撕裂,局部會有明顯的出血水腫症狀,且除了疼痛外還會伴隨肌力下降;第三級則為肌肉全斷裂,除了劇烈疼痛及腫脹外,還可見肌肉的攣縮變形。
  3. 挫傷(contusion):挫傷是由於皮下軟組織受到外力撞擊或擠壓造成的傷害,通常會導致疼痛、腫脹和局部瘀斑。
  4. 骨折(fracture):骨頭因外力而碎裂,依照損傷的型態又可有骨裂、不完全骨骼、完全骨折、移位或非移位性骨折等。
  5. 脫臼(dislocation):骨骼脫離其原本所在的關節位,可見患處關節畸形、活動角度受限等。

病例分析

腳踝扭傷是臨床上最常遇到的急性傷害之一,然而看似常見的問題卻有著複雜的損傷情形,既然稱為「扭傷」那麼最顯著的問題便是腳踝外側的幾條韌帶損傷,其中最常受傷的為外踝前側的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除了韌帶的「扭傷」,小腿外側的腓骨肌等肌群,在面對腳踝翻船時會被快速的牽拉,又再強力的主動收縮,造成肌肉「拉傷」。此外,若腳踝內翻嚴重,還可能發生關節錯位的「脫臼」、第五蹠骨近端處「骨折」、腳踝內側受到擠壓「挫傷」等問題。

臨床處置

一個腳踝扭傷就可能牽涉到五種急性傷害,因次在治療時,除了外踝明顯腫脹處之外,還會從膝蓋下方陽陵泉穴開始逐一鬆解肌群下來,並施以徒手牽拉治療內踝擠壓及關節錯位的問題。(延伸閱讀〈軟組織受傷處理流程〉

總結

回到最初的問題,急性肌骨骼傷害在下診斷時,我會依照病患的主述及理學檢查判斷病情,若只有輕度的韌帶扭傷,是不能隨意混用其他的病名定義。建議民眾(尤其是要申請商業保險者)須先了解以上五種常見的急性傷害定義,於第一次就診時就跟醫師敘述清楚病情,才能減少後續的糾紛。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