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與慢性疼痛,中醫與CES的結合

by 張家誠 中醫師
29 觀看

在治療慢性疼痛的道路上,最棘手的挑戰往往來自患者大腦內部的疼痛訊號。研究顯示,樂觀看待病情的患者恢復速度更快,反之,悲觀抑鬱者的疼痛問題則更難緩解。這可能與大腦內神經遞質的異常傳導有關,使疼痛感被不斷放大。

身為中醫師,我長期致力於解決患者的疼痛問題。透過中藥與針灸的結合,我能有效緩解大多數疼痛症狀。然而,我始終在探索是否有更溫和、無侵入性的方式,幫助患者解決慢性疼痛。

CES 經顱微電流刺激法是什麼?

CES(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是一種非侵入性療法,透過耳夾或頭皮電極傳遞微弱的低頻電流,調節大腦內神經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與內啡肽),以改善患者的情緒、睡眠品質及疼痛感受。CES在歐美已經主管機關核可,適用於緩解焦慮、失眠及慢性疼痛的症狀。

CES 的效果

  1. 快速提升治療效果CES 微電流能幫助大腦進入α波的放鬆狀態,減少焦慮與失眠症狀。在針灸治療焦慮失眠時,通常需要留針一段時間,這時搭配 CES 能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使患者更快進入深度放鬆。
  2. 調節神經化學物質,穩定情緒CES 刺激能促進血清素與多巴胺分泌,同時降低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幫助患者情緒穩定,減少疼痛的感知強度。
  3. 促進內源性止痛CES 可促進內啡肽的釋放,這是一種天然的止痛劑,對於慢性疼痛患者尤其有效。

治療流程與適用人群

適合對象

CES 適用於失眠、焦慮及慢性疼痛患者,特別是對藥物副作用敏感或不希望依賴藥物的群體。

治療流程

治療過程簡單無痛,患者佩戴耳夾或貼片後,設備會釋放微電流,整個療程約 20–60 分鐘,每週進行 2–5 次,療程持續 4–8 週。

結合針灸與 CES 的雙重效果

傳統針灸會根據患者的體質與症狀,選擇最合適的穴位扎針。例如,針對焦慮與失眠的患者,通常會在安神定志的穴位留針,這時搭配 CES 微電流,不僅能加強腦部放鬆效果,也能更有效地改善大腦內神經化學物質的失衡。

總結

治療慢性疼痛與情緒問題,需要從多角度入手,只要能幫助病人解決痛苦,我都會願意去努力學習與嘗試。

補充:CES建議為輔助療法,患者應先經醫師診斷後,評估是否建議使用。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