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結合乾針,改善頸椎神經壓迫

by 張家誠 中醫師
31 觀看

「這週狀況如何?」

「有越來越好耶,雖然還是有些不舒服,但比上週輕了不少。」

這是我與這位患者常有的對話,很高興看到他在接受針刀治療後已順利「畢業」,今後只需持續復健並定期來做乾針保養,即可維持目前的改善成果。

頸椎病的成因與影響

頸椎病(又稱頸椎退行性疾病)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問題,主要由於頸椎退化、椎間盤變性、骨刺增生及周圍軟組織纖維化,導致神經或脊髓受到壓迫,進而產生各種不適症狀。

造成頸椎病的因素眾多,最常見的包括:

  • 長期不良姿勢 —— 長時間伏案、頻繁使用電腦與手機,使頸部長時間處於固定或過度前傾狀態,增加椎間盤與軟組織的負荷。
  • 年齡退化 —— 椎間盤隨著年齡增長水分流失,彈性下降,使頸椎結構逐漸退變。
  • 慢性勞損與外傷 —— 長期重複性勞損、運動傷害或意外創傷,可能造成頸椎關節與周圍軟組織損傷,進而加速退化。
  • 先天結構異常 —— 部分患者因頸椎排列異常,使頸部承受壓力不均,較早出現退化性問題。

頸椎病的常見症狀

根據神經受壓的程度與位置,頸椎病可能引發以下症狀:

  • 頸部僵硬與疼痛 —— 頸部活動受限,轉動時可能出現僵硬、痠痛或卡卡的感覺。
  • 肩頸部肌肉緊繃 —— 長期的肌肉緊繃感,甚至影響到肩膀及上背部。
  • 上肢麻木與放射性疼痛 —— 疼痛或麻木感可能沿著神經根傳導,從頸部延伸至肩膀、上臂,甚至手指,特別是在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後症狀加劇。
  • 活動受限與手部無力 —— 部分患者因神經受壓嚴重,可能影響精細動作,如握力下降或手指靈活度減退。

西醫的保守治療方式

針對頸椎病,西醫初期通常建議採取保守治療,主要方法包括:

  • 藥物治療 —— 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及肌肉鬆弛劑,以減輕疼痛與炎症反應。
  • 物理治療 —— 透過頸椎牽引、熱敷、電療、超音波治療等方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放鬆肌肉,減少神經壓迫。
  • 姿勢調整與運動治療 —— 透過矯正姿勢、進行伸展與肌力訓練,幫助恢復頸部穩定性,減少症狀發作的頻率。
  • 外固定支持 —— 必要時使用頸托,以穩定頸椎、減輕壓力,避免進一步惡化。

當保守治療效果有限時,部分患者可能需考慮進一步的微創治療或手術介入,但近年來,針刀治療作為微創介入手段,已成為頸椎病保守治療的有效選擇。

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是一種中醫微創技術,專門針對筋膜緊繃、軟組織沾黏以及神經壓迫等問題。這種療法透過針刀工具進行精準操作,快速減輕壓力並促進修復。

針刀的操作特色:

  • 使用特製的針刀,針具前端僅0.4~0.6mm,既能有效剝離沾黏組織,又不會留下明顯傷口。
  • 整個過程屬於微創技術,患者治療後仍能正常活動。

針刀療法的三大優勢

  1. 創傷小、恢復快: 治療後能維持正常生活,且能有效解除疼痛。
  2. 精準處理病灶: 對筋膜和軟組織問題進行針對性鬆解,減輕神經壓力。
  3. 結合其他療法: 配合針灸、乾針等進一步穩定效果,減少復發。

相比於傳統熱敷或電療,針刀療法能直接處理問題根源,加速血液循環並顯著改善疼痛和功能恢復。

針刀禁忌與可能副作用

禁忌證: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凝血功能異常、服用免疫抑制劑者。

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局部輕微滲血、不熟練的操作可能帶來意外傷害,以及如果術後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感染。然而,這些風險在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下是可以有效避免的,患者也應遵循術後指導,以確保恢復順利。

案例分享

  • 年齡/性別: 41歲男性
  • 診斷: 頸椎C4/5/6神經受壓
  • 主要症狀:
    • 右側肩膀與上臂長期緊繃,伴隨拉扯感。
    • 右手麻木,特別是在長時間使用電腦後加重。
    • 曾接受復健科保守治療,但改善不明顯。

初診檢查與發現

初診日期:2024/11/04

患者在趴姿檢查時,右上肢無法自然平放於身體兩側,並伴隨手部明顯麻木與不適。經進一步評估,發現頸椎C4/5/6區域的神經根受到壓迫,與長期姿勢不良與椎間盤退化有關。


治療方案與執行過程

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個別化的治療方案,包括:

  • 針刀治療 —— 透過針刀微創技術,鬆解深層纖維化組織,解除神經壓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乾針治療 —— 針對頸肩部肌肉緊繃區域,進行乾針放鬆,以減輕肌肉張力,提高治療效果。
  • 中藥水煎劑 —— 搭配活血化瘀與抗發炎中藥,幫助改善局部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治療頻率與療程:

患者每週接受一次治療,共進行13次療程,最終治療日期為2025/02/10。


治療成效

經過完整的療程後,患者右側肩臂的不適感顯著改善:

  • 肩膀與上臂的緊繃與拉扯感幾乎完全消失。
  • 僅在特定姿勢下,右手仍會輕微麻木,但已不影響日常活動。
  • 患者能自在變換姿勢,維持15分鐘以上而無不適,顯示神經與肌肉功能已恢復至穩定狀態。

結語

本案例顯示,針刀結合乾針與水藥的綜合治療方式,能有效解決因頸椎退化與神經壓迫導致的症狀,提供一條安全、微創且效果顯著的治療選擇。相較於單純藥物或物理治療,此方法能針對深層纖維化病灶進行精準介入,從根本改善神經壓迫問題,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溫馨提醒

若您長期伏案、頻繁使用電腦或手機而感到頸肩不適,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並根據個人情況訂製適合的治療方案。早期介入治療,有助於減少病情惡化,維持健康與良好生活品質。

《醫療問題,請諮詢合格醫療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製轉載》
《本文為頸椎病衛教文章,經患者同意後,作為療程介紹分享》
《醫療有不確定性,體質病況因人而異,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病況而異》
#台灣針刀醫學會專科醫師 軒字第號 A-0010-2023123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