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不當行為背後想說的話
有些家庭在生了二寶後,會面臨到大寶「退化」,開始不會上廁所,不願意自己遊玩;或孩子去了托育中心後,開始哭泣,開始拒絕穿衣穿鞋,躲避同學不參加活動。
父母和老師可能會怪罪孩子的「不懂事」「不聽話」,但卻沒去了解孩子背後想傳遞的訊息。
孩子的不當行為
本書中探究孩子不當行為,並分成四項行為目的:
- 過度尋求關注
- 爭奪權力
- 報復
- 自暴自棄
過度尋求關注
孩子會用哭鬧的方式吸引注意,或每隔幾分鐘便跑來找你幫忙倒個水、拿個東西,或不斷表示這裡不舒服那裡癢。父母常會感到煩躁及困擾,並敷衍幫忙完成孩子的要求,然而事情並未因此改善。
以上可能就是孩子過度尋求關注的不當行為,其背後原因常因孩子缺乏四項基本需求中的歸屬感。孩子因感到不安,透過要求你幫忙,讓你為他忙得團團轉而感到安心。
面對缺乏歸屬感的孩子,本書分享了數種方式來改善,如:
- 給與任務給孩子完成,讓孩子感到他對於父母是有幫助的。
- 給與孩子特殊時光,讓他在一天中能獨佔你一段片刻。
爭奪權力
孩子總是和父母唱反調,或刻意做些他明知父母會生氣的事情。父母常感到受孩子挑戰或覺得已無法教育孩子。
以上可能就是孩子想爭奪權力的不當行為,其背後原因常因孩子日常缺乏自主性及個人權力。
面對想爭奪權力的孩子,本書分享了數種方式來改善,如:
- 提供有限的選擇。
- 主動請孩子參與討論。
報復
刻意偷打自己的弟妹,或在遭受父母責罵後,將家裡弄得一團糟。父母常因此感到失望與受傷。
以上可能就是孩子在報復的不當行為,常見於孩子感到受傷、感到不被愛不屬於這裡。
面對有報復行為的孩子,本書分享了數種方式來改善,如:
- 同理孩子的感受。
- 確實傳遞愛的訊息。
自暴自棄
孩子在碰到新的事物且尚未嘗試前,便主動放棄,或開始遠離本來的朋友圈,總是躲在父母後面。父母常對此情境感到無助與沮喪。以上行為可能就是孩子在自暴自棄,常見於缺乏自信心。
面對自暴自棄的孩子,本書分享了數種方式來改善,如:
- 將任務分成數個小步驟,並鼓勵完成。
- 積極且具體的鼓勵。
結語
面對有不當行為的孩子,責罵永遠是最後的選擇。我們應仔細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積極去改善其原因。
雖然我在完成這三篇文時,小孩才剛滿六個月,但書中所提及的理論及方法我是非常認同,並與太太決定會努力執行「正向教養」- 不恐嚇不威脅,但也不溺愛不妥協,給與孩子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未來若有更深刻的心得,有機會再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