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你是否曾經努力減重,但經過一陣子後就碰到了停滯期,甚至又慢慢回來了呢?許多人認為是「意志力不夠」,但其實我們的身體天生就有一套「節能模式」,試圖讓體重回升,這就是「適應性產熱(Adaptive Thermogenesis, AT)」。
近期一篇發表於《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系統性文獻回顧 《Does adaptive thermogenesis occur after weight loss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分析了 33 項研究,探討適應性產熱是否真的存在,會不會影響減重效果,以及如何減少它的影響。
🔥 什麼是適應性產熱(AT)?
適應性產熱指的是當我們減重後,身體會「額外降低」能量消耗。
舉例來說:
📉 假設一個人的體重從 80 公斤減到 70 公斤,按照理論計算,基礎代謝率(REE)可能會從 1800 大卡降到 1700 大卡。但如果有 AT,實際測量的 REE 可能只有 1600 大卡,比預測的還少 100 大卡,這代表身體「刻意減少」熱量消耗,以防止體重繼續下降。
💡 這就像手機的「省電模式」——當電量不足時,手機會降低螢幕亮度、減少背景程式運行來節省電力,而我們的身體在減重後,也會自動進入「節能模式」!
📊 這篇研究做了什麼?
這篇系統性回顧分析了2528 名受試者的數據,檢視適應性產熱在三種能量消耗模式下的影響:
1️⃣ 靜息能量消耗(REE):身體在休息時的熱量消耗。
2️⃣ 總日能量消耗(TDEE):包括日常活動、運動的總熱量消耗。
3️⃣ 睡眠能量消耗(SEE):睡眠期間的熱量消耗。
研究主要關心的是:
✔ 減重後,這些能量消耗是否比預期更低?
✔ 適應性產熱會持續多久?是否會影響長期減重效果?
🔎 **研究結果:**適應性產熱(AT)真的存在嗎?
1️⃣ 靜息能量消耗(REE)
- 29 篇研究中,有 23 篇(約 79%)發現 AT 存在,顯示減重後 REE 會比預期下降更多。
- 影響程度:AT 讓 REE 每天下降 226 kJ(約 54 大卡)到 1706 kJ(約 408 大卡)。
- 但有趣的是,減重後如果有「體重維持期」,AT 可能會減少甚至消失!
👉 意思是,如果減重後能保持穩定體重一段時間,身體會適應新體重,AT 影響可能就沒那麼大了!
2️⃣ 總日能量消耗(TDEE)
- 5 篇研究中,4 篇發現 AT 存在,但影響比 REE 小,約 –527 kJ/d(–126 大卡)到 –2092 kJ/d(–500 大卡)。
- 運動有助於減少 AT 的影響,因為運動能維持肌肉量,減少代謝下降的幅度。
3️⃣ 睡眠能量消耗(SEE)
- 2 篇研究都發現 AT 存在,減重後睡眠期間的能量消耗比預期低 335–377 kJ/d(約 –80 到 –90 大卡)。
- 這可能與瘦素(Leptin)與甲狀腺激素(T3、T4)變化有關,這些激素在減重後通常會下降,影響代謝速率。
❓ AT 會導致復胖嗎?
研究發現,AT 可能會影響減重初期的結果,但不一定是導致復胖的主要原因。
✔ 如果減重後能維持體重一段時間(例如 6 個月),AT 影響會減弱。
✔ 運動可以減少 AT 的影響,幫助維持減重成果。
但若一開始減重方式太激進(如過度節食),身體可能會進入更強的「省電模式」,導致後續更容易復胖。
🎯 如何減少適應性產熱的影響?
✅ 1. 減重不要過快
- 研究發現,減重速度越快,AT 影響越大。
- 建議每週減重 0.5-1 公斤,比較不會啟動「省電模式」。
✅ 2. 維持體重一段時間
- 避免「快速減重 → 快速復胖」的循環,給身體時間適應新體重。
- 例如,減掉 5 公斤後,先維持 3-6 個月,再繼續減重。
✅ 3. 運動比節食更重要
- 運動(尤其是阻力訓練)能保持肌肉量,避免基礎代謝過度下降。
- 每天多走路、做一些肌力訓練(如深蹲、硬舉)能有效減少 AT。
✅ 4. 充足睡眠
- 充足睡眠有助於身體的荷爾蒙平衡,有助於健康減重
✅ 5. 不要極端低熱量飲食
- 極低熱量飲食(VLCD <800 大卡/天)會強烈啟動 AT,導致後續復胖機率更高。
🏁 結論
這篇研究告訴我們:
✅ AT 真的存在,但不一定是導致復胖的主因。
✅ AT 影響最大的時期是減重初期,但若能維持體重,AT 可能會減少或消失。
✅ 運動、充足睡眠、適當熱量攝取可以減少 AT,讓減重更持久。
📌 關鍵在於「耐心 + 穩定」:不要過度節食,搭配運動,長期來看身體會適應新體重,讓代謝不會一直下降!
如果你也曾因為「減重後體重又回來」而感到沮喪,不妨試試這些方法,幫助身體逐步適應新體重,讓減重結果更長久!💪🔥
參考資料
PMID: 3376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