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古典針灸與現代手術刀結合的技藝

by 張家誠 中醫師
67 觀看

「請問張醫師,什麼是針刀?」針刀是中醫特殊針具的一種,與一般針灸的毫針不同,針刀前端為0.4~0.8mm的刀口面,能夠做到剝離沾黏及減壓的效果。針刀不僅可以處理表面疼痛,還能深入到結構問題的根源,幫助患者重獲健康。

針刀的發明與起源

針刀療法誕生於1976年,由中國朱漢章教授所發明。朱教授在使用注射針頭代替手術刀,成功鬆解患者腕部的沾黏後,得到了啟發,因此發明了小針刀。針刀醫學認為,許多慢性疼痛問題源自於肌肉、韌帶和骨膜的粘連、瘢痕組織或纖維化。這些結構性病變往往難以僅靠傳統的針灸或推拿解決,於是朱教授根據古代的「九針」理論,結合現代醫學的微創理念,創造出針刀這種能夠同時具備「針」的靈活性和「刀」的微創功能的特殊工具。

針刀看似針具,但在針尖部位有刀片結構,能夠在不開刀的情況下,直接進入病灶部位進行解剖與鬆解。這樣的治療方式大大減少了傳統手術的風險與恢復時間,成為了一種介於針灸和手術之間的新型治療選擇。

治療思維:深入根源,打破沾黏

針刀療法的核心理念是通過解除沾黏,釋放卡壓結構,恢復患處的正常功能。臨床上許多慢性疼痛,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常常是由於局部組織的慢性損傷或纖維化沾黏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針灸、推拿或藥物治療可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卻無法徹底解決病因。針刀則能夠通過精準的微創切割,打破這些沾黏,恢復正常的血液循環和組織活動,從根本上緩解患者的疼痛。

臨床應用:針對各種慢性疼痛

針刀療法最常應用於處理以下幾種常見的問題:

  1. 頸椎病:許多因為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或慢性勞損引起的頸椎病,會導致頸部僵硬、頭痛、甚至手臂麻木。針刀可以有效釋放頸部軟組織的粘連,緩解疼痛。
  2. 腰椎間盤突出:針對因椎間盤退變而引起的腰腿痛,針刀療法能夠釋放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組織,減少壓迫,幫助患者恢復正常活動。
  3. 肌筋膜疼痛綜合症:這是一種由於肌肉和筋膜長期受損或過度緊繃引起的慢性疼痛,常見於頸部、肩部和腰部。針刀療法通過解除肌肉和筋膜的沾黏,可以快速有效地緩解症狀。

針刀的特色與優勢

針刀療法具有多項獨特的優勢,使其成為許多慢性病患的首選治療方法:

  • 微創安全:針刀療法介於針灸與手術之間,屬於微創療法,創口極小,恢復期短。
  • 針對病因治療:與傳統治療方法不同,針刀療法直接針對疼痛的根本原因——組織沾黏,效果更加徹底。
  • 靈活應用:適用範圍廣,尤其在肌肉骨骼系統疾病中表現突出,不僅能有效處理急性疼痛,也適用於慢性病的治療。

總結

我會說,針刀是古典針灸與現代手術刀結合的技藝。相較於古典針灸講究中醫穴位,針刀醫師對於現代解剖學更加看重,對於進針的深度、血管和神經的走向,及危險區域的掌握,更為熟稔。如果你正面臨各種頸椎病、腰椎問題或慢性疼痛,不妨考慮針刀療法,或許它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改善。

You may also like